8月3日,在中国气象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介绍,未来10天,华南西部、江南、华北南部、东北地区东部及云南、西藏南部等地多降雨天气,大部地区累计降水量60~80毫米,部分地区有100~180毫米,华南西部和西藏南部局地超过20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上述大部地区降水量将偏多2~6成,部分地区偏多1~2倍。
“降水接近常年,但分布不均。”发布会介绍,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22.2毫米,接近常年同期(121.7毫米),其中北京和河北降水量为历史同期第3多,新疆为第2少,江苏灌云(348.2毫米)、福建福州(295.6毫米)等33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预计8月,内蒙古东部局部、黑龙江大部、吉林、辽宁、浙江南部、江西大部、湖南大部、福建大部、广东北部局部、广西大部、贵州南部、云南东南部局部、甘肃中部、青海大部等地偏多2~5成。陕西南部、四川中东部、甘肃东南部、西藏西南部、新疆北部等地偏少2~5成。”贾小龙说。
7月29日至8月1日,受“杜苏芮”残余环流北上影响,京津冀出现暴雨到大暴雨、部分地区特大暴雨。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张恒德表示,本次强降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极端性强等特点,北京市平均过程降雨量276.5毫米和最大降雨量744.8毫米、河北省平均过程降雨量153.2毫米和最大降雨量1003毫米,均超过了华北历史上三次极端暴雨过程(分别是1996年“96·8”、2012年“7·21” 和2016年“7月18-20日”),同时河北和北京14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2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3日累计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8月仍是暴雨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多发期,阶段性强降水及其可能引发的城市内涝、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强对流天气灾害风险较高。”贾小龙说,建议有关部门做好防汛、防雷、防雹工作,加强隐患点巡查排查,做好重点人群避险转移工作,提前疏通沟渠,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减轻农田渍涝风险,加强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电力供应、通信保障等方面的防范应对措施,并关注洪水后的疫情防控及公共卫生健康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