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站点地图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论坛

不妨多些“自讨苦吃”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0日       发布单位:富平廉政网       来源: 富平廉政网        编辑: ssl       浏览:
《新唐书》列传第三十记载,唐太宗第四个儿子被封为魏王,其生活极为奢侈,朝中有人谏言,唐太宗为其辩护说,生活上的奢靡不是什么大事,实在没有必要苦苦进谏。而大臣褚遂良却正告皇帝:“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也。”这句话,至今振聋发聩。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对于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来讲,一旦抛弃了艰苦奋斗思想,陷入奢靡之风的泥沼,很可能会导致恶性循环,开败事之端。 当下,一些党员干部在功利面前忘记了奉献,待遇稍差一点便满腹牢骚,对组织安排的工作“挑肥拣瘦”“这山望着那山高”,一个位子没干多久就想着尽快到所谓的“肥缺”“美差”上去;一些党员干部对于群众疾苦不闻不问,不愿不想不喜欢下基层,更别说主动到矛盾多的地方去“吃苦受罪”解难题;一些党员干部盲目攀比甚至追求享乐主义,不愿再奋斗和付出,对奢靡之风趋之若鹜,沉溺于灯红酒绿、留恋于声色犬马,对高尚的精神追求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甚至嘲笑踏实干事的干部为“苦行僧”。这样的党员干部早就抛弃了艰苦奋斗的“传家宝”,褪色甚至蜕变也属必然。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句看似平淡如水的大白话之所以广泛流传,正是我们党对苦与乐、奉献与享受、奋斗与收获的最好诠释和最美见证。《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明确规定,“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在准则中强调吃苦绝非小题大做,而是对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坚持。纵观我们党97年的奋斗历史,肯吃苦、善吃苦一直是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取得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论社会如何发展,条件如何改善,对党员干部来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光荣传统必须坚持好、继承好、发扬好。 1988年,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就回到家乡施甸“自讨苦吃”,在荒山上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0年,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曾有人问他:“放着好日子不过,何必自讨苦吃?”他回答:“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有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在旁人看来,杨善洲退休之后还不安心休息是“自讨苦吃”,但恰恰是这份“自讨苦吃”,彰显着他的入党初心和崇高情怀,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总书记强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每一名共产党员修身律己、干事创业、谋事做人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衡量共产党员是否合格、是否先进提供了客观标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党员干部不妨再多些“自讨苦吃”。(中国纪检监察报 张新峰
     
上一篇: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首先应对照10种表现给自己画个像
下一篇:做“暖官”就能焐热民心

Copyright@2016-富平廉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频阳大道6号      邮编:711799      电话:0913-8211005
陕ICP备08100630号            

本站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