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站点地图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论坛

认清“得失之患”的分界线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0日       发布单位:富平廉政网       来源: 富平廉政网        编辑: ssl       浏览:
    得与失是相互转化的,得之不喜,失之不忧,方显人品官德。     据史书记载,唐初,一个运粮官因粮船沉没事故受到处罚,专管官吏考绩的卢承庆在考核时给他评定为“中下”等级。运粮官坦然面对这个考核结果,连一句申辩都没有。见此一幕,卢承庆心想“粮船沉没,不是他个人的责任,也不是他个人力量所能挽救的”,思虑再三,改评为“中中”等级。没想到运粮官并未因此感激涕零,依然不喜不愧。卢承庆非常赞赏这种不计得失、宠辱不惊的态度,又将其评定为“中上”等级。     人生一世,荣与辱、得与失在所难免。淡泊得失、宠辱不惊,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为官之道。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要做到淡泊得失,宠辱不惊,关键是要有“运粮官”的胸怀,守住心灵的清净,始终保持内心的至真至纯、至善至美,不计得失、不为名利,既能放得开,也能守得住。     放得开,就是以平常心待平常事。翻开历史的书卷,拂去岁月的风尘,从古至今,有的将得与失看得很重,“得”喜“失”忧;有的对荣与辱斤斤计较,受宠而得意忘形,受辱则愁眉不展;有的则如“运粮官”一般,不管如何皆坦然面对,最终结局自然是大相径庭。只有以平常心做人处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把浮躁的心安顿下来,减少烦恼。但要指出,淡泊得失,宠辱不惊,不是消极回避,也不是借“看淡名利”而自甘平庸,而是跳出患得患失的小我,开拓做人做事的大格局。     守得住,就是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轮胎就是因为能够承受压力,才能让汽车跑得快、跑得久。“得”与“失”是每个人工作和生活中都需要面对的,要“化解”这种压力,就必须认清“得失之患”的分界线,把好人生“总开关”,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把握住自己,懂得自制,晓得轻重,真正做到名惑不移志,利诱不动心。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得与失,满脑子都是名与利,利欲熏心,贪婪成性,就会思想跑偏,言行越轨,最终丢掉理想信念这个“压舱石”,走上邪路。     诚如民谚所言,立下样子好做鞋。放得开、守得住,不能做语言上的巨人,而是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要通过强化纪律意识、注重道德养成、培养健康情趣、提升人格境界,自筑“防火墙”,自念“紧箍咒”,自设“高压线”,视法纪为“雷池”,敬畏而不逾越;视声色犬马为“祸水”,鄙视而不染身;视钱物为“诱饵”,远离而不沾边,让自己的从政之路、人生之旅越走越宽、越走越顺。(林伟)
     
上一篇:弘扬清官之德
下一篇:“立政德”的新时代意义

Copyright@2016-富平廉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频阳大道6号      邮编:711799      电话:0913-8211005
陕ICP备08100630号            

本站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