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原文】
——《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2015年10月29日)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唐)陆贽《论缘边守备事宜状》
夫中夏有盛衰,夷狄有强弱,事机有利害,措置有安危,故无必定之规,亦无长胜之法。……盖以中夏之盛衰异势,夷狄之强弱异时,事机之利害异情,措置之安危异便。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附其时而不失其称则成,形变不同,胡可专一。
陆贽,唐朝中期卓越政治家,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出任宰相。为政期间,指陈时弊、整顿吏治、革故鼎新,被后世誉为“古代十大名相”之一。
“识时务者为俊杰”,时,是中国传统特别强调的一个概念。孔子特别提倡“时”,因为其连通的是“中庸”。《中庸》里讲:“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这种“时中”思想,即是随时处中、与时偕行。得其“中”,所谓“经”;得其“时”,所谓“权”。有经有权,故能变通。“变通者,趣时者也。”(《易经·系辞下》)变通趣时,则变化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易经·系辞上》),而能常保通泰。
时者,势也。《管子·霸言》说:“知者善谋,不如当时。”审时度势,其实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得胜后,张绣向贾诩请教缘由。贾诩解释说:“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将军虽然擅长用兵,但绝非曹操敌手。曹军刚撤,曹操必然亲自殿后,所以我知道将军你必败。曹操之所以还未尽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后方出了事,所以击破将军的追兵后,一定会全力撤退,留别人断后,他留的将领虽厉害,却比不上将军,所以我知道将军用败兵也能取胜。”张绣佩服得五体投地。
时势是事物相互作用的历史潮流,机遇是人民创造伟大实践业绩的时代呈现。“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苦干实干中创造机遇,在把握机遇中续写历史,迎来了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