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站点地图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论坛

新衙门作风、“软钉子”能把人心扎出血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0日       发布单位:富平廉政网       来源: 富平廉政网        编辑: ssl       浏览:
  上期,我们发出了征稿预告,希望广大读者网友来说说工作生活中遭遇的“软钉子”。今天,我们选登部分稿件,尤其希望相关部门能听一听百姓的“恼心事”,看一看自己的工作中是否也存在这些现象,对照检查,落实改进。   办事人出去办事了   湖南湘西刘振军   近日,本地一街道党工委书记,带着干部到群众家里道歉。事情起因是,该居民到街道办跑了两趟,均被告之工作人员外出,让他下次再来,但“下次”还是扑了空,以至于一件特急的事久未办成。第三次来时,又碰到了相同情况,幸好在办事大厅遇到了党工委书记,听完居民诉苦后,马上叫回外出办事的干部,事情才得以解决。   具体经办干部或者分管领导外出办事去了,这也是难免的、正常的。甚至,如果这办事还是“送服务上门”,值得点赞。但是,就算要出去办事,也无论如何不应影响群众上门来办事。说到底,此类情况,也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观念偏差的具体体现。   服务群众没有休止符。有事外出,也应想办法提前告诉上门办事的群众,或委托他人代替自己暂行职能,不能想当然地一“走”了之,让群众一趟趟地白跑。具体经办人员,或者分管领导经常“不在岗”,平时的为民服务工作哪怕再出色,最终没解决好群众的诉求,也表明“四风”问题没解决彻底。   字小、话繁、术语多   安徽肥西韩丙锐   前几天,友人和我“诉苦”,到窗口单位办事最怕听到三类话:一怕“踢皮球”――“你问问别的单位,我们不清楚”;二怕“拖字诀”――“这事你再等等,过几天再来”;三怕“打太极”――“流程都在那,你自己看”。这些话听上去都彬彬有礼,还真挑不出太多不是,但这一颗颗“软钉子”却扎得群众心中流血。   究其原因,在于一些窗口服务单位,只知“自扫门前雪”,光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门儿清”,对其他基本服务的便民程度缺乏了解,也不想去了解,少了点主动服务思维和担当意识。比如一些单位公开的办事流程“字小、话繁、术语多”,很多人看上好几遍都难以弄懂,问工作人员,回答莫过于“你再仔细看看”。其实,既然是对群众公开的流程,就应该让老百姓一目了然、立读立懂。   拔掉这些服务群众的“软钉子”,不妨从创新、简化流程开始。我们这儿的消防机关,为让群众在突发火灾中快速使用灭火器,编写了“灭火器口诀图”:“一拔安全栓子,二压手提把子,三对火苗根子”,配上形象的漫画,就让人迅速记住了使用方法。此种创新表达方法,有利于让群众迅速了解办事流程,少跑冤枉路。   “意思意思”动作快   辽宁阜新张成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许多单位服务群众的态度有了明显改观,可办事效率却没有同步提高。特别是具有审批职能的单位和部门,办事流程说是“一站式”和“全程式”,办起事来仍然“障碍重重”。   “吃拿卡要”不敢公开提了,但暗示“意思意思”的现象依旧比较严重。比如到基层派出所办理户口准迁、街道办事处开具证明、人才服务部门登记统计、低保户资格呈报审批等等,很难既方便又快捷地把事儿办好。虽然群众对“四风”深恶痛绝,但为了让事情尽可能办得快一点,只好违心给对方“好处”。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一些干部权力寻租的毛病依然未改。不给好处不办事,不见兔子不撒鹰,搞“挂空挡”“玩空转”,最终造成表面上“万象更新”,实则“依然如故”。要杜绝“新衙门作风”和“软钉子”现象,就必须切断那些想伸乱伸的手,防止它们影响和破坏当前形成的好风气。(人民日报)  
     
上一篇:反腐大快人心后更需征服人心
下一篇:为官岂能“任性”

Copyright@2016-富平廉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频阳大道6号      邮编:711799      电话:0913-8211005
陕ICP备08100630号            

本站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