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站点地图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论坛

底线一旦突破 必然操守全失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0日       发布单位:富平廉政网       来源: 富平廉政网        编辑: ssl       浏览:
是选择利益还是选择纪律,是选择享乐还是选择节制,决定人生的不同走向,也昭示着人的价值认同。 “明星校长”范秋明选择了利益和享乐,最终走上了一条违纪违法的不归路。然而,党员干部一旦在纪律上失守,党性、道德、名节、操守就会溃堤决口。范秋明就是明证,他从昔日的“明星校长”沦为今天的贪腐典型,并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完全是咎由自取。 人们不禁反思,为什么一些能人、名人、甚至是“政界明星”“文化名流”,最后沦为“阶下囚”。这些人要学历有学历,要知识有知识,不是不懂得贪腐的危害,也不是不知道违纪违法的下场,他们之所以走上一条不归路,原因就是纪律规矩意识淡薄,没能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一种行为习惯。在他们看来,违反纪律无所谓,离违法还远着呢。殊不知,违纪习以为常,离违法也就不远了。范秋明从“公认的有思想、能干事、会干事的能人”沦为贪腐典型,与他“视纪律为无物”是分不开的。 纪律是党的生命,党的纪律保证理想信念宗旨,体现优良传统作风,保障路线方针政策。无数案例证明,党员“破法”无不始于“破纪”,党员守住了纪律底线就不至于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纪律底线一旦突破,必然操守全失,跑冒滴漏、跑风漏气,脱纲离谱、脱轨越界就会发生,就会由“破纪”走向“破法”。范秋明心中无纪,缺少敬畏,“破纪”就成了必然。“破纪”的连锁反应就是“破法”,就会在“温水煮青蛙”之中走向一条贪欲之途、贪腐之路。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纪律除了对党员干部的约束,还应成为一种价值追求、价值认同。当年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什么很多党员干部宁愿舍弃生命也要遵守?是因为纪律里面体现着信仰、理想、宗旨,从而让广大指战员把纪律当作一种价值认同。有了价值认同,才会有思想自觉、行为自觉、文化自觉。 毛泽东同志讲,纪律比孙悟空的金箍棒还厉害。这就告诉我们,纪律是讲善恶、辨忠奸。让纪律成为一种价值认同,就要对违纪行为严惩不贷。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干部对违纪者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还有的领导干部视违纪为能事,把违纪没人敢管当做一种本事。对这种无视纪律的行为,必须坚决查处,决不姑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切实负起主体责任,按照纪律的六类“负面清单”,坚持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真正把纪律作为管党治党的尺子,管到位、严到份,才能让党员干部知敬畏、明底线、守规矩。 卢梭曾言:“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 这告诉我们,党员干部只有自觉唤醒党规党纪意识,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上,成为心灵深处的“压舱石”,才能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避免各种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中国纪检监察报 毛秋梅)
     
上一篇:“窑洞办公”彰显民生情怀
下一篇:胸有“格局”立天地

Copyright@2016-富平廉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频阳大道6号      邮编:711799      电话:0913-8211005
陕ICP备08100630号            

本站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