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站点地图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论坛

善从批评声中自省自警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0日       发布单位:富平廉政网       来源: 富平廉政网        编辑: ssl       浏览:
在哈尔滨坊间,有一个绰号比“盖如垠书记”叫得更响。人们称他“老盖”,因为盖如垠主政哈尔滨后,给当地民众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总在拆拆建建,到处修桥盖房子”。 先落马、后扒皮成为了一些贪官出事后的标配。坊间流传的绰号、段子,也会一时独领舆论风骚。可见,负面的声音一直都在,只是这些官员在位时被溢美之词环绕,有意忽视了批评。笔者认为,如果官员在位时也能听得进去这些负面批评声,也许就不至于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这么远。加强干部监督,尚需让舆论“马后炮”变成监督“急先锋”。 公道自在人心,官声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面镜子。党员领导干部工作干得好,百姓自然评价高。无需刻意作秀、不必肆意渲染,只要真正让老百姓觉得生活有改善、心里很满意,群众自然就会给出公允的评价。 而主政者如果存有私心,甚至搞贪污腐败、官商勾结,在谋划工作的时候就很难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制定的政策也就会相应“偏了心”。不为群众谋福利,却忙着给上级装样子、权钱交易大包大揽,群众的获得感无从谈起,各种段子、绰号也就会传播开来。这些评价,看似“上不了台面”、起不了作用,实际上却可以作为组织监督的参考。 干事创业,有时就需要为了让大多数人公平获益而影响到少数既得利益者,难免会得罪人。因此,不排除在舆论的各方声音中,夹杂一些动机不纯的夸大或诽谤。但绝大多数人还是会从公允的角度给予客观的评价。 更何况,官员从政非一时一地,从政风格也绝不是一日成就,舆论评价通常也有其连贯性。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抛去那些当面阿谀奉承之言,多听群众私下内心评价,才能真正了解干部的群众威信和舆论评价。组织、纪检部门适当延伸群众评价的考察链,对全面认知这个官员也必然会大有裨益。 “马后炮”变“急先锋”,让舆论声音浮出水面,让背后嘀咕变成当面监督,对加强干部监督具有重要意义。这同时要求干部要有敢于担当、直面问题的勇气,正确对待周围的鲜花掌声和溢美之词,从批评的声音里自省自警,从负面评价中查摆问题,真正让舆论鞭策自己找准方向、不断进步。(中国纪检监察报 陈怡如)
     
上一篇:党纪是为官之“泳道”
下一篇:党员干部要老老实实正自己

Copyright@2016-富平廉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频阳大道6号      邮编:711799      电话:0913-8211005
陕ICP备08100630号            

本站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