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游击队》里身手不凡的芳林嫂、《女篮五号》里饱受苦难却依旧坚强的林洁、《青春之歌》里大义凛然的革命者林红……“最美奋斗者”“人民艺术家”秦怡在艺术生涯中,塑造了一大批善良、坚毅、果敢的时代女性形象,将事业的巅峰之作留在了新中国的银幕上,是百年中国电影史的见证者和耕耘者。
“只要日本人不轰炸,就演”,在抗战烽火中成长,用表演抒发爱国情怀。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日军进攻上海,秦怡在家门口目睹炮火纷飞、血肉模糊的场面,没有被吓退、迷茫沉沦,而是坚定爱国之情,投入抗战洪流,为祖国奉献力量,她参演抗战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呼吁民众“只有团结抗日才有出路”。1938年,上海沦陷,秦怡只有一个念头——不做亡国奴,16岁的她拎着一个小布包,只身离开上海,辗转华南多地,后来抵达重庆,加入了由中国共产党南方局组建的中华剧艺社。秦怡开始参与党领导的左翼文艺工作,把演话剧、拍电影作为参与革命的一种形式,为抗战贡献力量。回忆起在重庆的工作,秦怡表示:“战地演护士,亭子间演嫂嫂,各色各样的。只要日本人不轰炸,就演。”她参演的话剧《大地回春》,在当年被誉为“抗战第一部史诗”,她用舞台角色表现的力量感染、鼓舞、号召民众团结起来、投身抗战。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细心揣摩角色与表演细节,演绎光影传奇。新中国成立后,秦怡先后拍摄了数十部影片及电视剧,依靠勤奋与认真,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为生动呈现《青春之歌》中视死如归的林红,她和整个剧组从表演、服装、灯光、摄影等多角度反复琢磨,“一开拍,整个片场静得不得了,我只听到我自己的声音,整个身心都融入了戏中。”在《女篮五号》中,虽然专业的打球镜头较少,但她坚持在篮球队体验学习两个月,每日和队员们同吃同住,清晨4点起床训练,感受队员为国家荣誉拼搏的精神头。岁月如梭,电影从无声黑白发展到炫目特效,她始终坚持平实的表演风格,将自己从心底流出的情感真切地表现在银幕上,用扎实的角色和人性的光芒打动一代又一代观众。
“拍好电影就是为人民服务”,坚定信仰信念,用一辈子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1959年5月4日,秦怡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一生听党话、跟党走,紧紧地把个人的艺术命运和民族、社会、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她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200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强忍病痛担当大型情景诗剧《军魂》的艺术顾问;2014年,不顾90多岁高龄,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上拍摄电影《青海湖畔》;2017年出演电影《妖猫传》……“活着,就要拍戏。活着,就不退缩”,秦怡永远保持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把表演当做毕其一生的事业、一支永远唱不尽的歌。百年芳华,德艺双馨。汶川、玉树地震后,秦怡拿出大部分积蓄捐给灾区人民,她还曾不顾伤病,飞赴都江堰参加上海援建小学的开学典礼,关心灾后重建情况。
有一种美,跨越时间的河流。秦怡一生不为名利所动,用满腔热情拥抱事业,用博大爱心回报社会、服务人民。她对信仰的无限忠诚、对艺术的孜孜追求,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