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站点地图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楷模 >>  正文

杨厚禄:当干部就是要为百姓谋福利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0日       发布单位:富平廉政网       来源: 富平廉政网        编辑: ssl       浏览:
  除了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开张,这些年,社区民生得到极大改善:居民娃儿考上大学了,社区发放奖学金;困难残疾家庭,除了发放补助,还安排就业;便民天桥建起来了,大伙进城不用横穿高速路了……居民们说,这些都离不开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厚禄。   为让贫困村脱贫,他累得进了医院   马家桥社区前身是马家桥村,曾是几乎没有集体经济的“空壳村”。   “村里人多地少,平均每人5分地,靠种地根本不可能脱贫。”1990年,眼看其他村借着改革的东风逐步致富,作为货车司机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杨厚禄当选村委会主任后,立志要让村里富起来。   “我们村紧挨319国道,多好的交通区位。”他将目光瞄准了办村集体企业。当时,重庆造船业比较发达,他决定成立一家碱化厂,专门生产一种造船时必需的化工原料。   但当时村集体没有资产办不了抵押贷款,杨厚禄就拿出了自家的全部积蓄,带动其他村干部响应投入,办起了一家条件不算好的碱化厂。   为了打开产品销路,杨厚禄与村干部们当起了业务员,天天守在那些造船厂外面,见到人就贴上去推销。为了节约开支,他们省吃俭用,加上风吹日晒,一个多月后,杨厚禄累倒住进了医院。   一天,一家船厂的负责人注意到天天在门口蹲守的杨厚禄不见身影,就多问了一句。得知他病倒,该负责人非常感动,就答应给他们一个机会,试用一下他们的产品。抓住这个机遇,村办碱化厂成功赢得了订单。   慢慢地,村里第二家企业、第三家企业办起来了,最多时,马家桥村一度开办了13家村集体企业。马家桥村还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40余家知名企业前来落户。   集体和私营企业的发展为村民打开了“致富之门”。2012年,马家桥村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38万元,村集体企业的年产值达到2亿元,每年还有产品出口换回上百万元的外汇。   只有办事公道,老百姓才会信任我们   发展起来的马家桥社区成为全县先进典型,平时接待各类考察学习较多,但杨厚禄给自己定了一条“铁律”:客人来访用餐概不陪餐。   同时,杨厚禄还创建了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监督村集体收入的使用。成员由现任社长、村民代表、离任村干部、退职干部组成,每个季度负责对村务公开、村级组织事务进行监督,确保村民关心的问题事事公开。在比较敏感的低保户名额、退耕还林指标等问题上,每次组织村组干部、党员开会决策,并在村务公开栏中张榜公示。   马家桥村变身社区后,杨厚禄决定把更多财力放在改善民生上,每年从集体收入中支出100多万元为老百姓办实事。居民反映出行难,社区筹资新建了三座桥,连通了辖区交通;大旱天气,社区用集体资金为各社购买抽水机,报销油料;社区54个残疾人,不但有生活补助,还全部进入企业工作……   “只有办事公道,老百姓才会信任我们。”杨厚禄说。(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上一篇:带领百姓致富功德于民:记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石河镇望峪村党总支部书记蔡...
下一篇:一身正气铮铮铁骨:记陕西省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助理审判员马...

Copyright@2016-富平廉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频阳大道6号      邮编:711799      电话:0913-8211005
陕ICP备08100630号            

本站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