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站点地图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楷模 >>  正文

情系群众的“黎山书记”――记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党委书记陈国...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0日       发布单位:富平廉政网       来源: 富平廉政网        编辑: ssl       浏览:
  3月23日,安排好施工队把路面作业干起来,杨彬掏出手机告诉妻子,修路方案区里批了。   “这事也要给你家‘一把手’汇报?”有人开玩笑。杨彬解释,前几天,这条路的硬化方案还没批,挖掘机眼瞅着开不来,他愁了一夜,第二天将家里准备修猪舍的1万多元钱先垫了,妻子知道后很有意见。   位于四川山区城市巴中的枇杷村,村内道路已全硬化,村支书杨彬又惦记修出村的路。“这路硬化了,开车到镇上就十几分钟,很快就能上高速。”杨彬告诉记者,谁都明白,山区要富就得修路。   杨彬当村支书已23年,10年前,外出遇车祸失了左腿,只能拄拐。   引导聚居,制止攀比   3月26日上午,杨彬在镇上一开完会就搭摩托车匆忙往村里赶,他接到电话,村民陈适才硬要给两层的新居再加一层。   “建新居的时候都说好了,量力而行,为啥现在又要加盖?”一见面,杨彬便责问陈适才。他知道,陈适才是眼红邻居建了三层。   “把村民聚到一起搞产业,但不能一哄而上。”去年,杨彬试着在枇杷村开展农村聚居建设,先试点,找了10户有经济能力的农户把新居建起来看效果。   “住上新房还要想发展,你家就三口人,建三层就是浪费钱。”杨彬向陈适才建议,与其多盖一层,不如多承包几亩荒地。   “人家的钱爱咋花咋花,你管那么多累不累?”有人劝他。   “这10户是试点,聚居是为发展成片农产业,如果搞成盖房攀比,‘砸’光了积蓄,农产业还怎么搞?”杨彬说。   拄拐守苗,产业留人   安居、乐业,杨彬两步棋一起下。为吸引青壮年回村,去年秋天,他组织村民将山顶撂荒的250多亩地种核桃。3月中旬,核桃苗发芽,可常有人偷苗卖钱,杨彬便和其他村干部轮流上山守苗。   “这些苗是我看着种下去的,我要看着它们挂果。”几十米高的小山坡,杨彬拄着拐要爬半个多小时。要解决农村“空心”,就得让产业“实心”。“等核桃结了果,核桃、银杏成了规模,我看打工的娃们谁还舍得走。”说起产业留人的计划,杨彬信心满满。   守到中午,杨彬的妻子来送饭,告诉他,在西安念大学的儿子来电话,说学校要求下基层实习,他打算暑假在西安打工。杨彬“哦”了一声继续吃。啃了几口馒头,突然想起什么,朝正往山下走的妻子扯嗓子喊:“村里不是基层吗?喊他回来守苗子!”(人民日报)
     
上一篇:砍断沙魔的"利斧"――记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原政协主席苏和
下一篇:“拐杖支书”杨彬

Copyright@2016-富平廉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频阳大道6号      邮编:711799      电话:0913-8211005
陕ICP备08100630号            

本站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