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站点地图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楷模 >>  正文

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育成者李登海:一生执着一件事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0日       发布单位:富平廉政网       来源: 富平廉政网        编辑: ssl       浏览:
在世界玉米栽培史上有两个纪录引人瞩目:一个是美国人华莱士保持的春玉米高产纪录;一个是中国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保持的夏玉米高产纪录。 据测算,李登海培育的玉米种子,使我国每亩土地由养活1个人提升到4.5个人;累计在全国推广10亿多亩,直接增加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李登海也因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玉米产业重大贡献奖”等荣誉。 1972年,初中毕业回乡的李登海被一条信息震撼了:美国的玉米最高亩产1250公斤!而当时,中国玉米亩产仅150公斤。从此,这位山东莱州市后邓村的地道农民立下终生志愿――探索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农民搞玉米高产攻关谈何容易。当初,李登海只有9个人1头牛。一边搞试验,一边进修学习,8年时间,他们选用了100多个杂交种,累计种了140多块攻关试验田,终于找到玉米产量上不去的原因:平展型玉米杂交品种不具高产能力。 为加快玉米育种,和时间赛跑,李登海背着咸萝卜丝来到了海南。进行人工授粉,他在夏天最热的时候迎着热浪钻进地里,全身被玉米叶子划得血迹斑斑;玉米收获时,怕人偷、怕牛吃,他就躺在垄沟里、田埂上休息,怕蚊子叮,头上套一条麻袋,怕毒蛇咬,脚上也套一条麻袋。“种子比登海的命还珍贵。”妻子张永慧说。 业界都知道,玉米育种成功率只有十二万分之一。李登海却七次改写中国夏玉米高产纪录,两次刷新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这背后付出怎样的艰辛?也许能从他在海南育种的时间表找到答案:“早6时至9时,下地;10时至14时,下地;15时至21时,下地。” 让好种子走出试验田,李登海推进玉米育种产业化,从不吝啬。他自力更生创办了国内第一家育繁推一体化的民营种子企业――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他创建了杂交玉米研究院,多年来都是自己拿钱搞科研攻关。40多年来,李登海率领的团队在玉米科研上的投入累计达2亿多元。 “我一生只做一件事,让中国拥有玉米高产的核心技术。”李登海满怀信心地说,“后半生,我要育出更多新品种,再为国家增产1000亿公斤粮食!”(人民日报)
     
上一篇:她总能唤起人心中的善――记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法院法官姜霜菊
下一篇:让土地充满希望――蒋乙嘉的故事(上)

Copyright@2016-富平廉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频阳大道6号      邮编:711799      电话:0913-8211005
陕ICP备08100630号            

本站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