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站点地图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楷模 >>  正文

甘肃夏河县人民法院审判员才让旺杰:“愿做通往公正桥梁的青砖”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0日       发布单位:富平廉政网       来源: 富平廉政网        编辑: ssl       浏览:
  1997年大学毕业后,主修藏语文秘专业的才让旺杰被分配到夏河县人民法院工作。他发现,当地80%的案件当事人是藏族群众,由于汉语普及率低,他们参加诉讼必须请翻译。然而,翻译人员虽然懂藏汉双语,但却不懂法律,在翻译时常常出错,影响法官对案件事实、证据的判断。于是,才让旺杰改用藏汉双语开庭审理或主持调解,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增强了藏族群众对法官的信任。   在才让旺杰看来,双语法官不仅具有语言优势,还能结合当地习俗审判、调解案件。有一次,一位藏族老妇来到法院要求判决离婚,在财产分割上,她提出,“只要家里的那口锅”。承办法官是一名外地来的汉族法官,一听老妇的要求,觉得并无不妥,毕竟一口锅顶多百八十元。然而,男方家听说了,却怎么也不同意,甚至还约了许多亲戚朋友大闹法院。汉族法官不解之际,才让旺杰赶来,一边劝说,一边解释:“当地藏人的传统是不分锅,如果谁家分了锅或者砸了锅,说明这家已经家破人亡了。”经过才让旺杰的耐心劝说,男女双方达成了大家都满意的新的财产分割方案。   “打破语言壁垒,让法律真正成为藏区群众信奉的行为遵循,才能从根本上维护藏区社会稳定。”才让旺杰总结道。   夏河的藏族群众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这听似浪漫的生活方式却给法院审理案件带来很大不便。17年来,才让旺杰坐办公室少、深入农牧民家多,他跑案子、送文书,自己都不知道走过多少路,骑过多少马。最远的一次,才让旺杰与同事足足走了5个小时,几乎横跨整个桑科草原,才到达当事人家里。在一次下乡普法中,才让旺杰了解到一户群众家中两个女儿辍学,他当即表示,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资助她们,这一资助就是10年。   以无限崇高的追求,回收人生的价值。17年来,才让旺杰走遍了夏河全县,大夏河畔、桑科草原、太子山下、拉卜楞侧,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谈到是否觉得辛苦时,才让旺杰想了想,说:“甘之如饴。大草原需要我,群众需要我,能够被需要,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人民日报)    
     
上一篇:思想工作更实 导弹打得更准: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党委书记张连...
下一篇:“当干部就得吃苦在前”――汤庆福的为官之道(上)

Copyright@2016-富平廉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频阳大道6号      邮编:711799      电话:0913-8211005
陕ICP备08100630号            

本站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