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站点地图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楷模 >>  正文

带着干,帮着富:记银川市金凤区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王金燕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0日       发布单位:富平廉政网       来源: 富平廉政网        编辑: ssl       浏览:
  “我愿担当领路人”   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地处贺兰山东麓戈壁沙丘,环境恶劣,叫良田,只是一种美好的向往。   1984年,王金燕从黑龙江粮食学校毕业回到宁夏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在宁夏生态移民大政策下,固原6个村1.2万人搬迁到良田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王金燕主动提出,到良田镇去帮扶。   移民都习惯了靠天吃饭,想推广先进适用农业生产技术,谈何容易。多年的基层经验告诉王金燕,想让农民接受新事物,必须要让他们得到实惠、尝到甜头。   根据良田镇征沙渠荒漠土地的自然地理条件,2007年,王金燕和同事苏志宏一起在征沙渠润达作业站租赁沙地600亩,投资铺设了滴灌设施,示范种植无籽西瓜。无籽西瓜种植成功,让周边农民纷纷上门请教。初战告捷,王金燕又筹集资金160万元开发荒沙地1500亩,引进种植海南无籽西瓜,当年平均亩产4000公斤以上,亩纯利润达2500元。2007年9月,王金燕在良田镇6个村注册设立了“银川市金凤区鼎峰蔬菜专业合作社”。   一心想干事业的王金燕,在2008年遭遇一次“滑铁卢”。这一年,她试种的600多亩出口洋葱因为金融危机影响,大部分烂在了仓库里,损失了100多万元。“那段时间,我急出了突发性耳聋。”   有人劝她说:“干吗要跑到那个黄沙漫漫、干旱少水的地方去受苦受累,图啥呢?”“我是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不干这个我干啥?为了农民的幸福,我愿意担当一个领路人。”   靠着一股子泼辣劲,王金燕带动金凤区良田镇园林、和顺等6个生态移民村发展设施农业3000多亩。“我们的技术都是王主任手把手教的,现在一亩棚一年能收入1.5万元左右,比过去在山里种田不知道强多少!”移民柳占川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合作社主要还是起试验示范作用,每年赚的钱基本又投到新品种的试验中去了,一年要投入二三十万。”王金燕说,“这么做是想让农民主动掌握新技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帮农民致富的真理。”   为帮助更多的农民掌握科学的种养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和成效,王金燕创办了“金凤区良田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培训室3000多平方米、实训日光温棚8个。编写各种技术资料百余份,登台讲授,田间辅导,地头传授。在技术推广中,她田间指导上万次,培养各类种植科技示范户1000余户。   近年来,王金燕先后引进瓜菜新品种46个,筛选出适宜沙地种植的优新特品种18个。她还认证了绿色食品西瓜、番茄各2000亩,注册了良田沙地瓜菜“旺锦妍”品牌,基本形成了生产供应―技术服务―示范培训―产品配送销四位一体的服务格局,真正搭建起了“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的服务平台。她承包指导服务的3000多亩设施温棚共生产瓜菜果1050万公斤,户均收入1.2万元。   “今年新种出来的盆栽蔬果虽然还没有正式卖,但前景非常好。”说到新试验出来的盆栽蔬果,王金燕抑制不住好心情。“目前种植结构单一,下一步将试验间复套种,立体种植,在果类菜中套种叶类菜。”百姓的腰包鼓了,王金燕又开始思考未来。(人民日报)
     
上一篇:陈家顺:从卧底局长到维权局长
下一篇:他沿着乡路行医38年:记潼关县秦东镇荒移村乡村医生刘永生

Copyright@2016-富平廉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频阳大道6号      邮编:711799      电话:0913-8211005
陕ICP备08100630号            

本站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