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站点地图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楷模 >>  正文

白?元:只为茶香满青山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0日       发布单位:富平廉政网       来源: 富平廉政网        编辑: ssl       浏览:
  1997年,白?元随浙江帮扶西部的考察团来到广元。那时的广元,山多地少、土地贫瘠,许多农民穿着洗得发白的破夹克和解放鞋,住着低矮潮湿、四面透风的土坯房。“全市有4万亩茶园,但品质太低,卖不上价,茶农年人均增收不过数十元。”白?元回忆,不少茶农摇着头告诉他,种茶没前途,不如外出打工。“山区条件艰苦,你都快退休了,为何要受这份罪?”也有同事劝他,别再“折腾”了。   “广元发展有好资源,那里种茶有前途,而且能种出名优茶!”在白?元看来,广元山高雾多,积温较低,广元“以茶兴农”的构想肯定能实现!于是,他主动申请参加对口广元的帮扶。   从此,短则两三月,长则大半年,白?元每年都会在广元住上一阵子,在各乡镇的茶园、茶农之间来回奔波,指导种茶技术。“种茶要有品质意识,品质好了就能打响品牌。”他常苦口婆心地劝导茶农:“不要急着挣钱,先打牢技术,掌握了技术才能种出高品质茶叶。”   1999年,白?元退休了,患有糖尿病和心脏早搏的他,却向单位提出申请,继续对广元对口帮扶:“党员干事不分老中青,让我回山区把茶树种好!”就这样,他成了只拿退休工资的“编外指导”。   在广元,白?元住的是简陋的县农业局招待所,艰苦的条件从未让白?元皱过眉头,令他发愁的,是茶农们小农模式下的种茶制茶方式。“茶园的杂草长得比茶树还高,炒茶用的竟然是炒饭的锅!”“这肯定不行,必须改变粗放型生产方式!”白?元心想。   于是,白?元在山区开办免费的培训班,并自掏腰包为茶农印制培训材料。此外,他还找来东部沿海地区现代化茶园的图文资料,大量印制分发给广元的茶农们学习借鉴。“原来,炒茶还可以靠机器!”外省先进的生产工艺让茶农们啧啧称奇,白?元的培训班座无虚席。   在他的推动下,广元以企业和专合社为载体,推广茶叶机采、机剪和机耕等标准化流程,新的品种和工艺被源源不断引入,茶叶工业化生产规模不断提高。“以前扛着口袋到处卖茶,每斤8元却无人问津,现在还没采摘,收购的人已经上门,每斤卖到200多元。”旺苍县木门镇茶农谭波告诉记者,在白?元的帮助下,他现在已经完全成了行家里手。   功夫不负有心人,“以茶兴农”终于在广元成为现实:全市茶园面积达40万亩,名优茶年产量超过6700吨,占总产量的80%,产值20亿元以上,茶农户均增收超过3000元,多个本地品种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富起来的茶农们将自家炒制的最嫩最鲜的茶叶送给白?元,却被他谢绝,有茶企高薪聘请他做技术顾问,他推辞说:“我要常去照管广元那边的茶树,怕没时间做顾问。”也许,只有满山的茶香,才是他的最爱吧。(人民日报)  
     
上一篇:解甲归田再立功――记贵州省思南县伤残退伍军人王明礼
下一篇:为保一方晴空――记全国先进工作者,宿迁市宿城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

Copyright@2016-富平廉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频阳大道6号      邮编:711799      电话:0913-8211005
陕ICP备08100630号            

本站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