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站点地图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楷模 >>  正文

王晓岭 一心写走心的歌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0日       发布单位:富平廉政网       来源: 富平廉政网        编辑: ssl       浏览:
“只有到了生活的一线、历史的现场、时代的前沿,才能挖掘到鲜活的故事,激发出文艺的创作灵感。”王晓岭说,《当兵的人》《当那一天来临》《强军战歌》都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的策划和撰稿,王晓岭已经忙碌了5个多月,并进行了大量走访和采风。 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期间,创作团队也来到了莫斯科。胜利日当天,一名老兵默默地坐在红场上的纪念碑旁,从他身边走过的每一个人,都会在他身旁放下一束花。“我们走到他身边,停步一看,他的双眼已经没有了光芒――他失明了。我用俄语跟他交流,上去握他的手,却发现这手竟然是假肢!老人却自豪而安详地用另一只手拉着我的手,去抚摸他胸前挂满的勋章。”眼前这一幕幕,深深打动了王晓岭,他写下了“我们的勋章镌刻独立自由,在那凯歌中挂满了胸膛,如今幸福生活的人们,为你而荣光”的《胜利之歌》。这首歌,也被选为此次抗战胜利日庆典晚会的开场歌曲。 “这首歌曲洋溢着自豪感,赢得了人们的共鸣。我相信,这是因为我写出了生活的原貌,因为真实,所以打动人心。”王晓岭说。 对于王晓岭来讲,为了创作出更多接地气、生动反映人民生活的文艺作品,下到基层、深入生活,不仅是必须为之的“家常便饭”,也是乐于为之的“金科玉律”。 “去西柏坡9次,撰写3年,每首歌词都改了15遍以上,词曲稿堆起来有1米多高。”王晓岭说,《西柏坡组歌》也是一次次深入生活采访体验的积累升华。 “有一次,创作组深入太行山区,在一个小村子的村头,一位老大娘正在用石碾碾粮食。她知道我们是军人时,激动地连声说,盼了这么多年了,终于把你们盼来了,来来来,杀鸡给你们吃。”王晓岭说,这个村子曾经走出了被誉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的平山团战士,“百姓生活清苦,却还待我们如亲人。我们永远不能忘了自己从哪里来。” 于是,一首充满感恩的《天下乡亲》,跃然纸上。“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养育之恩不能忘,高天厚土永不忘。” 作为一名优秀的军旅作家,王晓岭说,要创作出唱得响、传得开的歌曲,就必须走进基层连队,感受战士的内心。“我经常和官兵一起操练,和他们同乘一辆车、同住一顶帐篷,一起演节目、拉家常。” 如今,军旅歌曲创作面临着一个新课题,就是如何突破以往“农家军歌”的模式,与新时期的大国军威形象相适应。 王晓岭说,一味复制之前军歌的调调,是没有出路的,“我们传承不变的是红色血脉和英雄主义,但语言、曲调一定要有创新,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冲在强军兴军的最前列。” 王晓岭说:“强国梦蕴含强军梦,强军梦支撑强国梦,我们要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弘扬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风采,为强军梦的新征程鼓劲呐喊。”(人民日报)
     
上一篇:反腐战场上的“铿锵玫瑰”――记陕西省西安市纪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干部郑...
下一篇:告诉后人 给历史一个交代――记八十四岁卢沟桥镇老镇长郑福来(下)

Copyright@2016-富平廉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频阳大道6号      邮编:711799      电话:0913-8211005
陕ICP备08100630号            

本站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