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站点地图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楷模 >>  正文

纪检“老黄牛”――记江山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周吉云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0日       发布单位:富平廉政网       来源: 富平廉政网        编辑: ssl       浏览:
他铁面无私,一身正气,俨然一位“铁包公”。 他主办或参与查处违纪案件327件,查处科级干部39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3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4500多万元。 22年里,他坚守在反腐一线。他勤于履职,敢于“亮剑”,曾连续六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公务员,获评市级优秀共产党员、省级先进个人,这些工作印记展现了他忠诚干净担当的“老黄牛”精神。他就是浙江省江山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周吉云。 坚定信念,有一种底气 “得到群众信任和支持,执纪就能铆足一股劲,坚持一把尺。”周吉云道出了他的执纪底气。 2001年底,周吉云从浙江省江山市检察院反贪局调入江山市纪委监察局担任纪检监察室主任。工作不久,周吉云发现群众对纪检监察工作寄予期望,他深知之前积累的11年反腐败工作经验要经得起这种期望的考验。 2009年,周吉云核查某单位违反财经纪律问题,违纪对象中有一位女同志,在违规心虚的情况下,使出其哭闹耍泼的伎俩,试图掩饰违纪事实。对此,周吉云处乱不惊,从该单位公款私存、专项资金未专用等问题线索中,顺藤摸瓜,找到该单位做财务假账的突破口,以铁证击破其掩饰,一举查处了3名干部共同私分工程补助款90万元的贪污窝案。该案件查处使30多户农户补助款得以专款专用,群众切身利益得到保障。 “对涉农纪检监察信访件抓得准、抓得实,对信访件涉及的违纪人员查处严、执纪硬。”与周吉云共事过的同事对他都有一个共识。 “涉及群众利益的信访件,思想上马虎不得,行动上要紧查不放。”2012年,周吉云接到一封14名村民联名反映村干部骗取上级补助款的信访举报件,及时确定调查范围,制定解决措施。同时,他带领调查人员,协调职能部门,深入乡镇,跑到田间地头,走进工厂车间。参与调查的同事佩服地说:“为了收集更多的证据,周吉云从不遗漏任何一个收集渠道,不疏忽任何细节,真是够拼的!” 最终,该信访件线索被查清,将该村违规领取的补助款全部退缴,使农户补助款得到公平分配,并给予2名村干部纪律处分。 坚持原则,有一身正气 “纪检监察干部原则性强,腐败分子气势就弱。”周吉云坚持执纪硬作风。 2008年,在核查某村干部贿选问题线索过程中,周吉云从违纪对象口中获取新的违纪线索,而受贿对象碰巧是他的老同学,还曾从事纪检监察工作。 老同学违纪,照查不误。那时,周吉云办公室隔三差五就有其他的老同学来说情,并劝说:“如果没有什么大问题,批评教育就行了,不必这么较真嘛。”但是人情不能绑架原则,周吉云对来说情的老同学拉下脸,对违纪的老同学唱“黑脸”,他秉公执纪,最终这位违纪的老同学被给予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平时,在同学面前,老周好说话,性格随和,但是,在纪律面前,老周难说话,脾气很倔。”事后这位被纪律处分的老同学这样评价周吉云。 几年前,周吉云正在办一起案件,期间接到一些“提醒”电话,“话外有音”地告诉周吉云,这位违纪对象大有“来头”,曾担任过一些重要部门一把手。 在调查过程中,该违纪对象态度傲慢,对抗组织调查。周吉云没有被吓住,他从其工程建设权钱交易行为中打开缺口,终于掌握了该人员的违纪事实。在无可辩驳的证据面前,这位领导干部最终如实交代了问题。 事后,有人问周吉云:“对有‘影响力’的人物,你也敢碰硬,就不怕碰壁?” “如果怕得罪人,违纪不敢查,等于我把违纪对象的违纪问题‘贪污’了,执纪者不能知纪违纪。”不讲情面,铁面无私的周吉云以实际行动验证了纪检监察干部姓“纪”,共产党员姓“公”。 坚守岗位,有一股勇气 2013年7月的一天,周吉云小便时出现便血,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肾盂癌。 医生相告,其患病与抽烟、熬夜过多有关。他常年扑在纪律审查工作上,经常不分昼夜,不顾身体。 同事徐小强回忆,2003年底,周吉云查办某单位违反纪律案件时,违纪对象利用盘根错节的账款往来,造成错综复杂的资金流向,案情复杂。周吉云进驻办案点后,工作起来就是3个月,查阅发票、账本,一查就是3大箱。有次因为掌握了资金往来的有力线索,周吉云趁热打铁,加班熬夜3天2夜,案件取得突破,查处了涉案金额1700多万元的大案,追回1400万元国有资金。周吉云就是这样日以继夜地工作,在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上坚持了22年。而此时,病魔也早已悄悄上身。 左肾、部分膀胱等器官被切除,2013年7月底,周吉云住院手术,庆幸的是手术很成功,他捡回了一条命。 2个月短暂的休养过后,周吉云竟然又出现在工作岗位上。同事们都劝周吉云注意休息,周吉云却说:“在家闲着,内心空虚,在岗工作,心里才踏实。” 从此,周吉云以一股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勇气坚持工作。面对20多次化疗带来的病痛,凭着对疾病的乐观,对岗位的热情,他不畏病魔,仍然勇于担当,案件审理工作连续11年“零申诉”,主抓工作依然有板有眼,有声有色。在周吉云的身上,大家看到什么是“老纪检”的职业操守,他诠释着“老黄牛”的敬业精神。(中国纪检监察报 江纪宣)
     
上一篇:中宣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高思杰和崔光日
下一篇:让父爱延续――记安徽阜阳广播电视台记者高思杰(下)

Copyright@2016-富平廉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频阳大道6号      邮编:711799      电话:0913-8211005
陕ICP备08100630号            

本站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