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站点地图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楷模 >>  正文

老支书最后的背影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0日       发布单位:富平廉政网       来源: 富平廉政网        编辑: ssl       浏览:
泥泞山路上,老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在暴雨中背影坚毅……一张拍摄于7月9日10时45分18秒的手机照片,成为福建省永泰县清凉镇旗山村党支书林新华的最后留影。这位村支书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这一天。 7月9日,台风“尼伯特”登陆福建,狂风暴雨迅速笼罩永泰。海拔430米的旗山村,150多户人家分布在4个山地自然村。9日凌晨,雨势不断加大,7时许更是下起特大暴雨。面对严峻水情,62岁的林新华和清凉镇副镇长吴春明、镇包村干部张德明、旗山村驻村第一书记陈雪明、村主任林春光等5人在山上值班。 “我家的房子后山坡已经出现了溜方,房子很有可能会被冲塌,你们能不能赶紧过来帮我想想办法?”9日8时40分,旗山村土门限自然村村民张明达给林春光打来求救电话。同时,另一自然村石厝村也传来灾情。五人决定兵分两路,林新华与吴春明、张德明一路,前往土门限自然村,其他两人前往石厝村。 “上午9点多,我们赶到张明达家中,得知他们全家已安全转移出去。”吴春明回忆,然而三人发现村里还有30多名留守群众,状况同样岌岌可危,林新华等3人立刻投入转移工作。10时30分许,土门限村的30多名留守村民全部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安全地点。林新华还特别嘱咐村里两名老党员帮忙照顾。 土门限自然村的群众安全了,另一边石厝村的村民得到妥善安置了吗?林新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立刻拿起电话,然而受大雨影响通信中断,始终无法联络。林新华当即决定冒雨前往石厝村,三人再次冒着大雨,踏上泥泞山路。路程行至一半,一条十几米长、半米深的淤泥挡在他们面前,路的一侧是深深的山涧。44岁的吴春明最年轻,走在前头,张德明在中间,林新华走在最后,三个人相隔三四米。 突然,山上巨响如雷,几秒之间,半片山坡垮塌,泥石流倾泻而下。吴春明抓住淤泥上的竹子,爬了出来,张德明被冲下来的泥石流冲翻,捡回一条命。但林新华却被泥石流卷走。“新华!新华!”两人脱险后,赶紧寻找他,但林新华已不见踪影。 听说老支书遇险,10多名群众自发前往找人。9日18时许,噩耗传来,在旗山村和温南村交界处,寻找队伍发现了林新华的遗体。“他手里紧紧抱住一根麻竹,距离出事地点两三公里远。”吴春明说。 7月13日,冒着小雨,旗山村300多位村民齐聚村头,送老支书最后一程。不少在外地打工的村民得知消息后,也赶回来送别。 “只要你没有私心,村民就会信服你。”林新华的这句口头禅,如今依然回荡在陈雪明耳边。这句“没有私心”,林新华的确做到了。“他不是文化水平最高的,也不是资历最老的,但他是最敢担当的,有什么难处打个电话给他就行,大伙儿都服他。”陈雪明说。 当村干部之前,林新华曾做过22年村医。一听到有哪家人生病了,哪怕是三更半夜,他也二话不说就出门;翻山越岭去出诊,林新华却常常只收个药钱,遇上病人家里穷的还贴补些。从1986年起当上村干部,再到2012年6月起担任村支书,林新华始终一碗水端平,化解了村里很多矛盾。“老支书家庭条件并不好,儿子因白血病早逝,女婿也患有疾病。”村民张明达说,尽管身处困境,林新华却时刻不忘村民。在他的带领下,旗山村通村水泥公路5.7公里,4个自然村均已通电,并已完成电网改造,建立了人饮工程,日供水20吨,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045元。(人民日报)
     
上一篇:化作海天一“飞鲨”――追记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一级飞行员张超烈士(...
下一篇:牢记使命担当 筑牢纪律堤坝――芜湖市纪检监察系统防汛抗洪督查工作纪实...

Copyright@2016-富平廉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频阳大道6号      邮编:711799      电话:0913-8211005
陕ICP备08100630号            

本站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