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站点地图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楷模 >>  正文

病人需要 我就立即出发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0日       发布单位:富平廉政网       来源: 富平廉政网        编辑: ssl       浏览:

2011年2月19日,邓前堆坐溜索到江对岸出诊。新华社发(潘文海摄)   “大山里缺医少药、求医不便,路难走,还要走很远,很多人还没走到医院就没了。所以我选择当医生。”   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全国人大代表、“索道医生”邓前堆,打开了话匣子。   邓前堆说,他的家乡在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乡的拉马底村,是云南最为贫困的村庄之一。那里是怒江大峡谷腹地,山高谷深,条件艰苦。    邓前堆今年53岁,中专文化。34年前跟着一个姓友的乡村医生学习1个月,又去乡医院培训1年,从此就成了拉马底村的村医,一边看病一边自学医学知识。像他这样的乡村医生,全中国有130多万。   在长达28年的时间里,邓前堆只能依靠架在怒江江面上的100多米长的溜索过江,为远近乡里的百姓送医送药。他累计出诊5000多次、诊治13余万人次,走过的山路有60万公里左右。   对拉马底村村民来说,生病了,邓医生的诊所就是他们的希望。如果要去最近的一所医院,需要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走上4个半小时。   出门在外时,就算是走亲戚,邓前堆也总是随身携带着急救箱。他说:“病人需要我的时候,我就立即出发。有滑轮和绳索,我就可以过江为乡亲们看病。”   他为自己是个医生而自豪:“有一次晚上出诊遇到大雨,溜索滑过去后没能及时刹住,直接撞到了对岸的岩石上,鲜血直流。但我还是咬着牙到病人家里看病……”   那时候留在他右腿上的伤疤,至今清晰可见。   2011年,邓前堆医生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关注和强烈反响。当年11月底,由政府出资修建的拉马底索改桥正式通车。   如今,过江索道被当作旅游项目保留下来,不时有游客来体验溜索过江,他们觉得稀罕而刺激。这也为村民们增加了收入。   桥修好了,乡亲们的生活也好起来了。现在邓前堆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他说,肩上的责任更重了,需要将乡亲们和乡村医生们关心的问题带到每年的全国两会上,让大家关注并讨论解决。   他告诉记者,近几年来怒江修的桥越来越多,比如自己的家乡拉马底村,就先后修通了“幸福桥”和“连心桥”,路也修了不少,“乡亲们生活好多了,我现在出诊也可以驱车了”。
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邓前堆建议,改善民族地区乡村医疗条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华社记者 丁林摄   “我会继续为乡亲们看病,直到走不动路的时候。我很高兴,我的儿子已经准备接班。”邓前堆的儿子曾经前往深圳等地打工,换了不同的工作,但最后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去中专学医,准备接替父亲做一名乡村医生。   作为中国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中的一员,邓前堆和其他代表一样,在两会上为家乡人民发声,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新华社)
     
上一篇:高原风雪中 他们共同守望
下一篇:“生命禁区”的守望――记我国海拔最高乡普玛江塘的干群官兵

Copyright@2016-富平廉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频阳大道6号      邮编:711799      电话:0913-8211005
陕ICP备08100630号            

本站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