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站点地图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楷模 >>  正文

崔?: 用钢铁意志书写人生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0日       发布单位:富平廉政网       来源: 富平廉政网        编辑: ssl       浏览:

崔?人物素描。郭红松绘/光明图片   他,一生只有一个信念――为祖国的钢铁事业奉献终身。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崔?,业内人都称他为“钢铁院士”。   1943年,高中毕业后,崔?历经81天,辗转数千里,离开战乱的沦陷区到大后方求学。1944年,崔?考取当时内迁到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决心以实业救国,“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学习什么”,最终他选择机械专业。1948年,大学毕业之后,崔?选择留校任教。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的建设急需培养专门人才,崔?远赴东北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跟随苏联专家学习钢铁先进技术。1958年,崔?前往著名的莫斯科钢铁学院,专攻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   留学期间,看到苏联发达的工业水平,崔?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我国的合金钢系统搞上去。回国之后,无论是监控盐浴炉内的温差还是到各单位试用新钢种,崔?都亲力亲为。他负责研制的国产模具钢制成的模具,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打破了对国外进口产品的依赖,1985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   2006年下半年,崔?开始搜集资料着手写书,最终在2012年完成了《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一书。作为我国首部全面系统介绍特殊钢的“百科全书”,这部书花费了崔?的全部心血,从参考文献来看,书中引用的文献最早为1926年,最新为2011年,他翻阅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相关书籍。为完成200万字的艰巨工程,崔?自学电脑,亲自收集每一份文献,编辑每一张图片。   出于身体的考虑,他的学生曾晓雁曾建议他写完上集就先出版,然而,崔?坚持全部写完再出版,“崔老师觉得不全部写完会害了读这本书的人”。于是,崔?克服一切困难,用6年将这本著作出版了。崔?很重视读者的反馈,有空便上网看看买家的评价。如今,已经92岁高龄的崔?,决定对这部专著进行修订。他说,科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求真求美,不断追求新知。   崔?心里总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不舍得把穿了30多年的破洞衬衫扔掉,却舍得把自己一生的积蓄捐给寒门学子。2013年,为了帮助华中大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崔?和夫人朱慧楠、女儿崔明玲共同捐资420万元,在校内设立了“勤奋励志助学金”,受助学生每年获得8000元。以崔?家里的积蓄,这笔助学金无法一次性捐出,但是他执意要将全部积蓄捐出来,有一点结余就捐一点。   除了心系寒门学子,崔?对校内老同志也无私地奉献着。2016年,崔?和夫人捐赠了价值20万元的轿车,为校内离退休老同志提供交通应急服务,平时自己用车时也按照学校规定提前约车并坚持自掏腰包:“我们受党教育这么多年,如果公家的车私用,心里会感到不舒服。”(光明日报记者 夏静)
     
上一篇:李太生就要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
下一篇:刑警王清华: 用生命感动一座城

Copyright@2016-富平廉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频阳大道6号      邮编:711799      电话:0913-8211005
陕ICP备08100630号            

本站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