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站点地图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楷模 >>  正文

白求恩精神的时代传人:――记北京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医疗队...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0日       发布单位:富平廉政网       来源: 富平廉政网        编辑: ssl       浏览:
  新年刚过,山西左权县石匣乡卫生院里人头攒动,红色横幅格外醒目――“热烈欢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医疗队来我县义诊”。院内摆着一排桌子,桌子上摆放着儿科、妇产科、骨科、泌尿科等牌子。白求恩医疗队一行18名队员的义诊开始了。 白求恩医疗队组建8年来,把人间大爱播洒在了广大官兵和老区人民的心田。 “只要官兵需要,我们责无旁贷” “保障官兵健康是军医的第一职责。”肾脏病科主任杨新军告诉记者。 2013年6月26日,白求恩医疗队接诊了自称“中暑”的战士杨飚。经过详细检查,发现他患有热射病、多脏器功能障碍。医生王永进回忆说:“当时,这名战士3个脏器功能衰竭,生存几率不到10%。”6月28日,医院紧急协调肾脏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等5个科室的专家展开会诊,初步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 经不懈努力,昏迷70多个小时的杨飚醒了过来。之后3个月时间,肾脏病科采取血液滤过与血液透析交替进行的方式,一共进行了22次综合对症治疗。 “只要官兵需要,我们责无旁贷。”医院院长吴广礼说。 2008年1月,该院正式启动了集中诊治不孕不育的“送子工程”。活动开展以来,共有883对夫妇参加集中诊治,其中200余对夫妇成功受孕。 某部营长汪勇结婚多年未有孩子。得知该情况后,白求恩医疗队立即安排汪勇夫妇诊治。2011年2月,汪勇喜得双胞胎,他给北京军区党委写了一封感谢信,赞叹“送子工程”把温暖送到了官兵的心坎上。 8年来,医疗队先后深入40多个山沟仓库、10多个部队驻训点送医送药,累计接诊官兵3万余人次,实现了官兵零死亡率。 “我们又看到了当年的老八路、白求恩的身影” 为了老区人民能看病,白求恩医疗队的足迹踏遍太行老区的山水。不少群众说:“我们又看到了当年的老八路、白求恩的身影。” 左权县68岁的王改仙身体经常闹毛病,虽然村子离县城只有四公里,因为她腿疼得厉害,下山困难,一直没有得到治疗。医疗队得知王改仙的情况后,带着治疗设备和药品,多次登门为王改仙看病。 在给老人看病时,老人有一事相求。她妹妹半身不遂,住在离县城15公里远的山村,看病很不方便,希望得到救助。二话不说,医疗队立马派出小分队赶过去。 河北唐县牛眼沟村13岁的小男孩甄一,患有先天性脊柱裂、硬脊膜膨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重度双足外翻等多种病症,只能借助双拐和肢具行走。 甄一家庭贫困,当地医疗条件有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2009年,加拿大医务志愿者格兰特随团到该村白求恩希望小学义诊时看到小甄一,当即希望中加医学专家共同努力,治疗甄一。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决定与加拿大医学专家合作,无偿为甄一提供治疗。2010年11月6日,甄一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手术。截至2014年底,该院先后无偿为甄一进行了7次手术。目前,甄一的肢体功能正在一天天恢复。 “帮助老区建起不走的医疗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一个外国医疗队对你们的帮助,主要是培养人才。即使他们走了,仍然留下永远不走的医疗队。”“我们必须运用技术去增进亿万人的幸福,而不是用技术去增加少数人的财富。”白求恩生前说的话深深触动着每个队员。“变输血为造血,提供技术支持,帮助老区建起不走的医疗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医院政委倪剑飞说。 从2007年5月开始,医疗队对医疗帮扶形式进行拓展,制定了偏远贫困地区医务人员免费进修、远程医疗咨询等技术帮带实施计划,先后与河北、山西100多家医疗机构建立“医疗联合体”。截至2013年底,共开办各类学习班90余期,接收地方进修生近千人,帮带医务骨干上万人次。(人民日报)
     
上一篇:“值得信赖的流动医院”:记北京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医疗队(...
下一篇:北京市海淀区田村路社区医生孙珊玲:“她就像朋友一样……”

Copyright@2016-富平廉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频阳大道6号      邮编:711799      电话:0913-8211005
陕ICP备08100630号            

本站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