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站点地图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楷模 >>  正文

8月每月e题"讲讲你身边那些平凡中坚守的感人故事"追踪② 用心守护每一天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29日       发布单位:富平廉政网       来源: 富平廉政网        编辑: admin       浏览:

       他们在前行的时光中守望使命,以赤子之心默默奉献青春和热血。从青葱岁月到满头华发,几十年里,他们每一天都在用心守护的故事感动着我们。

  矢志不渝 守护祖国山水

  无论边陲小镇还是雪域高山,无论林海雪原还是茫茫水域,在祖国神圣的版图上,那些偏远的地方,有许多平凡英雄不畏艰苦,忍受寂寞,守护着祖国的山山水水。

网友“垓下青荷”:玉麦乡地处祖国西南边陲,34年间,桑杰曲巴家是这片土地上仅有的一户人家。一个爸爸,两个女儿,一栋房子。父亲桑杰曲巴是个老民兵,放牧守边30多年,从未离开过。卓嘎、央宗姐妹俩在父亲的带领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们知道,守护土地就是守护国家。

网友“米昂米昂”:今年64岁的董海平是一位护林员。村里2000多亩山林,一直需要人看护。2002年从村干部岗位上退下的董海平,自愿做起了护林员。他一干就是13年。董海平把自己的生命融于大山中,与大山共生息,不怕苦、不怕累,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无闻,将生命置之度外,只为守家护林保平安。

网友“江湖小鱼7148”:安徽泗县有一座设在山顶的地震监测站,站里唯一的职工朱大美,已经在这里坚守了39年。初到时,朱大美面对无电、无水、无路的状况,仪器用的是电瓶,生活照明用的是煤油灯,吃水要往返三四里山路到山下挑水,每天要走六里多山路到邮电所报送仪器数据。从半山腰的监控室到山顶的观测山洞,有一条羊肠小道,这是朱大美来来回回踩出来的。一个冬夜,大雪封山,他为抢修山洞内的设备,冒雪上山,结果不慎摔伤,但他硬是强忍疼痛一瘸一拐地完成了任务。如今,从前的简易观测点已发展成国家级监测站。

网友“围美龙南客迎天下”:赖祥家是江西省龙南县客家围屋的守护者。40年来,他每天在围屋里巡逻清洁,捡瓦补漏,从未间断。随着农村旅游的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越来越多,古老的围屋却依旧保持着纯净与古朴,各类建筑保存完好。有人问他为何如此坚持,他坚定地说:“我在围屋里长大,现在她老了,到了我来守护她的时候了。”

网友“大美都昌”:在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住着一位 “候鸟医生”,他叫李春如,今年73岁。1983 年的一天夜里,他家附近的鸟巢一夜倾覆,殃及数百只候鸟。得到消息后,李春如和邻居火速将近 400 只受伤的候鸟转移,并凭借自己的医学知识进行救治。从那时起,保护候鸟成了李春如心中的执念。30多年来,他与鸟结缘、爱鸟如命,义务护鸟医鸟,守护着这里的鸟类。

网友“井冈仁参”:1968年,毛秉华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开始系统研究井冈山历史,宣传井冈山精神。离休后,毛秉华只身一人跑遍了湘赣两省边界各县的农村,还到全国各地拜访了老红军和红军后代,收集革命文物21件,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据统计,毛秉华作井冈山精神宣讲报告2万场,平均每年讲课300多场,听众200多万人次。50年来,毛秉华无怨无悔地诠释和弘扬着井冈山精神。

  努力工作 守护百姓幸福

  在我们身边,忙碌着这样一些普通劳动者,清扫马路的环卫工人、养护路面的养路工、巡查线路的电工、救人于危难的消防员,正是有了他们的默默付出,才有咱老百姓便利、安心、安全的日常生活。

网友“创建进行时”:曹磊是一名消防员,自任职以来,在水与火的淬炼中,他带领全队官兵参加灭火及抢险救援4000多次,抢救遇险群众300多人。当英勇事迹一次又一次传开,市民纷纷赞其为“最美消防员”。曹磊知道后十分淡然,他说:“只要有险情,我还要奋战在一线,这是作为消防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网友“fjzncaishucheng”:彭燕华是一名环卫工人,有人称她为“马路天使”,更多的群众称她是“山城美容师”,因为她26年如一日,每天踏着晨光出,顶着月亮归,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用手中的扫帚把街道清扫得干干净净。彭燕华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信念,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环卫事业。

网友“qiuhansen”:范金水是一名普通养路工。1994年,刚满20岁、一脸稚气的范金水毅然选择做一名大山深处的养路工,一干就是20年。2002年5月,国道319线路上的一段水渠涵洞堵塞,大水直冲路面,不及时疏通的话路基可能会被冲毁,后果不堪设想。范金水第一个钻进充满腐烂臭味的涵洞清理疏通,工具不好用就用双手掏,指头手掌掏破了,他咬紧牙关继续工作,直到把涵洞完全疏通。为了抢险抗灾,他曾推迟婚期,为了恢复路况,妻子临盆,他也无法回家照顾。他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养路工,一块平凡的铺路石。”

网友“清风拂来1”:曹景树是电磁线场的一名退休工人,退休后,他义务担起了整个社区的家庭电路维修工作。5年来,小区居民谁家电路出现问题,打一个电话,他总会第一时间赶到并很快修好,邻居们亲切地称呼他“电师傅”。一位邻居说:“家里电路老旧,这些年不知道坏了多少次,都是老曹给我们修好的,太感谢他了!”

网友“磬乡镜明”:“这个技术不是为我自己一家服务的,我所学的知识要服务社会。” 这是基层农艺师肖茂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事植保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3年来,他始终把农民当亲人,默默奉献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矢志于农业技术上的探索与推广,践行着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农民朋友誉为“田间华佗”。

  从未离开 守护烈士英灵

  从一开始就立下从不离开的誓言,一年又一年地守护着革命烈士,他们是烈士陵园的守陵人。不忘初心,精神永驻,他们守护的是烈士英魂,守护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

网友“磬乡镜明”:“只要我活着,就会一直守护着。即使有一天我不在了,也会让后代一直守护下去。”这是王素玲的肺腑之言。王阿姨80岁了,她受父亲和叔叔嘱托,为革命烈士义务守墓,69年从无间断。如今,王阿姨所守护的那片陵墓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到清明节,当地群众都会来祭扫烈士墓,聆听她讲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网友“万载千秋南柯梦”:在江西宜春万载县的大山上,有一座长眠着45名无名烈士的墓地。60多年来,村民凌高寿祖孙三代接力守护着这里。1950年,凌高寿看到无名烈士墓杂草丛生,便经常来这里清理杂草,祭扫烈士墓地。这一守,便是60多年。去年,他把重任交给儿子凌端清和孙子凌庄仁。如今,在凌家三代人的感染下,不少志愿者也加入到守护红军烈士墓的队伍中来。

网友“ZJQ狮子”:1946年出生的赵贤军,18岁参军,退伍后发现家乡的一座埋葬387位烈士的墓地无人看护。从那时起,他许下承诺:一定要守护这片墓地。49年来,赵贤军每天都来清除杂草落叶,擦拭纪念碑上的灰尘,为烈士墓添土。虽然拄着拐,行动不便,但在老伴的帮助下,他干得一丝不苟。他费尽周折和艰辛,为烈士们立下了墓碑,又在陵园里种下3000多棵树木。如今,这座烈士陵园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上一篇:【致敬英雄】李美群:马前托孤
下一篇:8月每月e题"讲讲你身边那些平凡中坚守的感人故事"追踪① 坚守是一种责任

Copyright@2016-富平廉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频阳大道6号      邮编:711799      电话:0913-8211005
陕ICP备08100630号            

本站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