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站点地图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视频

学习时间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建设之路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20日       发布单位: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编辑: 富平廉政网       浏览: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建设之路

专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这种艰巨性和复杂性?如何应对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趋势性特征?怎样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记者就此采访了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

记者: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如何理解这一特征?

贺丹:首先,人口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人口发展状况是国家发展的资源禀赋条件,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人口自身的发展,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互动关系,都将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其次,人口规模巨大仍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基本国情。虽然我国人口已经进入了减量发展阶段,但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仍然会保持人口规模巨大的特点。14亿多中国人迈向现代化,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进程,也将深刻地改变世界人口发展的版图。

第三,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我们必须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口发展的区域差异比较大,既面临着少子化、老龄化的挑战,也面临着人口众多、结构性转变的压力,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照搬他国经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解决人口问题的中国方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

记者: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如何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

贺丹: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概括了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三化”特征,要求我们“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充分认识人口形势及其背后的变动规律,才能做到不恐不慌,保持人口发展的战略定力。

我国人口发展趋势总体上符合世界现代化发展一般规律。按照经典人口转变理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人口再生产类型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转变。要看到,人口规模压力的减小,特别是初期少儿抚养负担的减少,可以形成“轻装上阵”的机会窗口,对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人均民生保障投入、改善和保护自然环境提供了空间。

少子化、老龄化将伴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经历过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出生人口回弹小高峰以后,我国出生人口总量下降较快,少子化趋势加速演进。预计未来较长时间,我国出生人口规模将在1000万级附近波动。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化的进程也在加快,2020年我国100岁老人已达11.9万,2022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达78.2岁,这将对我国老年健康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区域人口增减分化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过程中人口空间分布调整重要特征。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城镇化中后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为3.76亿。2022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22%,9.21亿人口在城镇工作生活。人口总量减少的情况下,人口向城市、城镇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人口流动迁移和城镇化仍然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记者:人口发展的新形势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贺丹人口规模巨大是挑战,也是潜能和优势。尽管我国人口总量开始下降,但这是14亿多人口基数上的下降。4亿中等收入群体已形成庞大消费市场规模,是支撑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条件。同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8.5万元人民币,进入大众高质量消费阶段。亿万家庭生活品质的提升,消费模式的变化,可以带来消费总量、结构和能级的提升。巨大的市场容量,不断增长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可以支撑细分行业的发展和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成长空间。

充裕的劳动力供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呈下降趋势,但依旧保持较大规模。2022年,我国15-64岁人口为9.63亿人,预计2035年还有9亿。目前,人口红利的机会窗口依旧没有关闭。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较高,保障了劳动力的充分供给。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当前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约为75%,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处于较高水平。

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人力基础。随着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升。2021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9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达25%,总量超过2亿。202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55%左右。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我国人力资本存量还将继续增加15年。随着我国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健康工作、生活的时间还将延长,也将重塑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人力资源基础。

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将释放巨大制度红利。当前,我国人口迁移势能仍然巨大。以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在2030年达到65%计算,还将有2亿人要实现生活、工作地的永久性迁移。城镇化带来的经济效应将更加凸显。目前,特大城市和城市群内部的经济联系已经形成,对人口就业吸纳能力相对稳定。同时,乡村振兴战略将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留住部分年轻人,支持有资金和经验的外出人口返乡创业,从而开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推进土地、户籍、税收等关键领域改革,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将释放改革红利,实现人口对经济健康发展的长期支撑。

另外,有两个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

人口老龄化使健康服务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伴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和老年人口规模扩大,社会保障和医疗压力不断增加。老龄化、高龄化和老年家庭类型多样化形成了巨大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建立完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刻不容缓。预计快速老龄化背景下未来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仍将继续增长,对家庭及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

要充分发挥家庭在人口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石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家庭规模小型化、人口大规模流动、家庭成员居住分散等因素削弱了家庭内部支持功能。同时,预期寿命增加、代际链条延长、子女教育期望提高、养育成本攀升又加重了家庭负担,家庭难以全面承担养老抚幼功能。当前,青年婚育意愿较低,如果没有家庭婚育观念的引导和对家庭的支持,生育水平很难修复,不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记者:您认为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

贺丹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会议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度,将人口与经济工作同研究、同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深刻认识,对人口与发展问题统筹决策,一体化推进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我国人口发展的结构性挑战日益显现。我们应牢牢把握人口发展战略主动,以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为目标,引领人口高质量发展。

加强统筹规划,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从战略的高度认识人口问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将人口发展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积极落实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劳动力和人才自主流动。深入研究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规律,改变简单地以人口多少判断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的惯性思维。以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制度建设为着力点,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着力提升人口整体素质,发掘人力资本新红利。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人口发展的战略协同。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普及高中教育,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帮助女性维持工作家庭平衡的政策,稳定女性劳动参与率。实施积极应对老龄化战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不断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使我国健康预期寿命的提高快于预期寿命的增长。实行人口素质对人口数量的替代战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加强以生育保险、婴幼儿照护、生殖健康促进为核心的生育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生育保险对女性生育就业和经济收入保障功能,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建立多源筹资渠道,提高补偿水平,减轻用工单位的负担。逐步将托育服务和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积极探索家庭婴幼儿照护补贴制度,为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家庭成员及社会服务人员给予经济补贴。将适宜的生殖辅助技术服务纳入医保范围,开展生殖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将生育支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推进制定以家庭为单位的福利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家庭育儿的外部环境。

加强人口动态监测,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根据出生人口下降、老龄化发展、人口区域增减变化等趋势,加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协调配合。将“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引导人口合理布局、探索建立与人口分布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供给的空间单元、财政政策。加强资源统筹规划,做好存量资源规划和统合利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上一篇:清廉中国·微纪录丨以双脚丈量土地 用“背包”解决问题
下一篇:我的调研日记丨工程招投标“不见面” 管住暗箱操作微腐败

Copyright@2016-富平廉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频阳大道6号      邮编:711799      电话:0913-8211005
陕ICP备08100630号            

本站访问人次: